【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在线访谈”栏目,我是本期节目主持人杨艳萍。今天我们就社会救助、婚姻登记、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管理等方面开展访谈。今天有幸邀请到的是阿克苏地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军同志,王局长你好。
【王 军】:主持人好,很高兴做客“在线访谈”栏目。借此机会,我代表阿克苏地区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向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强化问题导向,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紧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不断推进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惠民富民、共同富裕政策落实落地。民政部门承担着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大家可以通过这次访谈,来了解一下阿克苏地区民政相关情况,也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监督。
【主持人】:请问地区申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需要什么条件?办理程序是什么?
【王军】: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办法》,1.办理条件: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低保对象的三个基本要件。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条件的,可以申请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当地政府公布的为准。2.办理程序:①申请受理。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家庭确定一名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书面申请。对于同一县(市、区)内,申请人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可以向经常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其他有关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申请人需填写《低保申请审批表》,并签订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等资料,手续齐全的,乡镇(街道)最低生活保障经办窗口应当予以受理,对手续不齐或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资料,申请人应如实提供家庭财产和收入情况相关资料,并配合调查;不配合调查或拒绝接受调查的,视为放弃申请。②审核和核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最低生活保障经办窗口应自受理材料之日起7日内,在村(居)委会协助下,由乡镇(街道)干部(包括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等)组织对申请人家庭实际情况逐一进行调查核实,完成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信息录入工作,并同步对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发起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县(市)民政局在7日内完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入户核查结束后,在取得申请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后,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对有争议的申请人家庭组织开展民主评议。③审核确认。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在申请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公开栏对拟批准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对公示结果无异议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确认决定,并在《低保申请审核确认表》签批,并将低保家庭情况(在按照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化原则录入救助对象信息)在政府网站、民政部网站公示。公示期间出现异议的,应当派人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拟批准的申请重新公示,对不予批准的申请,在作出决定后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村(居)委会转告申请人并作出说明。
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目前阿克苏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城市低保标准616元/月、农村低保标准5290元/年。如:地区各县(市)城市居民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616元的可申请城市低保;农村居民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290元的可申请农村低保,城乡低保实行差额补助。比如以农村低保对象为例,该低保对象一家4口人,经民政部门入户核算家庭年人均收入后,人均年收入为4000元,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差额补助标准,平均每人每年可领取低保金1290元。
【主持人】:你好王局长,请问申请临时救助的程序和标准是什么?
【王军】:临时救助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托底线、救急难、防返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临时救助的精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采取资金救助、实物救助和服务转介3种方式。一是临时救助资金原则上实行“一卡通”发放,直接支付到临时救助对象个人账户。二是根据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发放衣物、被褥、食品、饮用水、取暖物资等生活必需品,或者提供临时住所等方式予以实物救助。
1.临时救助程序:①一般程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申请后,要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逐一调查,经民主评议无异议后,对符合救助条件的,2000元以下(含2000元)临时救助申请,经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会议集体研究后,乡镇(街道)直接进行审批。调查、审核、审批程序原则上不超过7个工作日。对2000元以上的临时救助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审核意见,报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的审核意见,通过入户抽查、信函索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方式,及时提出审批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予以批准,调查、审核、审批程序原则上不超过15个工作日。不符合条件的不予以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②紧急程序。对一些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者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由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行24小时“先行救助”,可充分利用临时救助备用金,进一步提高救助时效性,救助完成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于10个工作日内按规定补齐相关证明或者完善审核审批手续。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临时救助审批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承担监管责任。
2.临时救助标准:县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救助对象困难类型、困难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分类分档确定临时救助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原则上急难型救助标准不高于自治区城市低保月标准的5倍,支出型救助标准不高于自治区城市低保月标准的8倍。对于重大困难事项,由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请县(市)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构,启动县(市)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实行“一事一议”审批,最高不超过3万元。
【主持人】:你好王局长,近期许多网友和群众都很关注婚姻登记异地办理的情况,您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我们阿克苏的政策要求?
【王军】:大家都知道,根据《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是在男女双方任意一方户籍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阿克苏地区自2022年6月1日起,为深化婚姻登记“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实施了婚姻登记“地区内通办”工作,即男女双方任意一方为阿克苏地区户籍,均可选择在阿克苏地区7县2市任意一个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离婚登记。
今年,我们阿克苏地区还将积极向民政厅争取实施婚姻登记“全区通办”首批试点工作,争取自6月1日起在阿克苏市率先开展婚姻登记“全区通办”试点,其他县(市)计划在年内全面实施“全区通办”试点。婚姻登记“全区通办”试点工作实施后,男女双方任意一方为新疆户籍的居民,可以选择在双方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为试点县(市)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离婚登记。
【主持人】:你好王局长,关于现役军人的婚姻登记如何办理?
【王军】:关于现役军人的婚姻登记,可以在现役军人部队驻地所在地或户口注销前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也可以在非现役军人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
【主持人】:你好王局长,请问目前地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有多少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的条件和标准是多少?
【王军】: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发放由民政部门负责,残疾人两项补贴分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地区现有享受生活补贴的残疾人1.3万人,享受护理补贴的重度残疾人1.6万人。
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条件是:具有阿克苏地区户籍,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10元。
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条件是:具有阿克苏地区户籍,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10元。
【主持人】:你好王局长,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率不断提高,阿克苏地区关于老年人福利性的补助补贴政策有哪些?
【王军】:目前,阿克苏地区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执行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是一种兼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政策。坚持“低标准、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保障对象属地管理”的原则。凡是具有阿克苏地区户籍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前一个月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提出申请,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委托近亲属代理申请。经过审核认定,符合条件的、年龄在80周岁(含80周岁)至8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50元;90周岁(含90周岁)至9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120元;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县(市)民政局每季度最后一个月15日前完成资金发放。
【主持人】:你好王局长,目前阿克苏地区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呢?
【王军】:在法律框架下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三类组织,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此外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不登记只备案)也被列入社会组织范畴。截至目前,全地区共依法登记社会组织361家(地区本级137家),其中社会团体217家(地区本级11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44家(地区本级21家)。各级社会组织分布情况。全地区社会组织361家,其中地区本级137家,阿克苏市96家、库车市45家、沙雅县11家、新和县4家、拜城县14家、温宿县21家、阿瓦提县18家、乌什县8家、柯坪县7家。类型分布情况:学会21家(地区本级20家)、行业协会125家(地区本级52家)、商会25家(地区本级25家)、慈善公益类14家(地区本级5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1家(含教育、科技类,地区本级1家)、职业技能类 26家、民办幼儿园44家、民办医院1家、文化体育类服务机构 22家(地区本级7家)、残疾康复机构5家(地区本级4家)、养老服务机构6家(地区本级1家)、社工机构14家(地区本级4家),其他民办非企业单位14家(地区本级4家)。近年来,地区各级民政部门从加强领导、培育发展、规范管理、依法行政等方面入手,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和服务,使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慈善工作作为着眼于共同富裕,聚焦民生保障,通过慈善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助力构建和完善社会收入分配的新格局;二是要联手社会组织协同社会力量,通过慈善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共同体;三是要倡导社会正义,弘扬社会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慈善在道德积累中的作用,助力形成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共同价值追求。目前地区共注册有慈善公益类14家,如地区慈善总会、阿克苏市慈善协会、沙雅县慈善协会、柯坪县慈善协会、温宿县慈善协会、阿克苏市蓝天公益协会、指尖公益协会、塔河公益协会等。近年来 地区慈善总会在地委行署正确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公益募捐活动,为地区乡村振兴、助老助残、助学济困、大病救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育全社会慈善理念,努力打造地区慈善品牌。2022年地区慈善总会共募集资金500余万元,开展活动47场次。慈善助医救助190余人,发放救助款75万元;慈善助学1000余人次,发放救助款150万元;慈善助困620人次,发放救助款97.88万元;定向捐助192.2万元。发放爱心大礼包8000份,价值152万元。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地区慈善事业,为地区慈善事业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主持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做实民生保障、兜牢民生底线就是赢得民心充分体现。这期节目到这就此结束,再次感谢地区民政局王军副局长做客我们演播室,也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