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克苏历史概况
阿克苏历史悠久。历史上是西域“龟兹国”“姑墨国”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上政治、经济、军事、贸易的中心区。汉、唐时期,一直是中央王朝统辖西域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贸易中心。公元前60年,纳入西汉中央政府设立的西域都护府统辖;公元658年,唐朝中央政府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1757年,清政府冠名以“阿克苏”。
阿克苏文化灿烂。历史上,古中国、古印度、古波斯、古希腊在这里交流汇集,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与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享誉世界的龟兹文化和刀郎文化。
公元前60年,汉朝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开始了中原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东汉名将班超任西域都护达12年之久。屹立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别迭里烽燧、齐兰烽燧,见证了曾经的烽火狼烟、金戈铁马,静静地聆听着历史的诉说。
“龟兹国”始建于公元前272年,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苏巴什古城,传说中的女儿国,傍山而建,虽历尽沧桑,但旧城堡的墙垛、台墩、烽火台、瞭望孔仍依稀可辩,记录着这个古老国家的辉煌。
公元前2世纪间,张骞历经20年,凿空万里,两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原文明和古印度、古希腊、古阿拉伯文明在这里融合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龟兹文化。
古龟兹国被誉为“西域佛都”、“西域乐都”。佛教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后,就已传入新疆。魏晋南北朝时期,龟兹佛教昌盛,寺院林立、高僧如云。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龟兹石窟艺术,达到了中亚佛教艺术的顶峰。比中国四大石窟中年代最早的敦煌莫高窟还早200多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出生于龟兹国的鸠摩罗什,与真谛、玄奘并称中国佛教史上三大翻译家。
龟兹乐舞旋律优美,富有最典型的西域特色,它植根于大自然、民族文化和佛教艺术,秉承龟兹文化中西合璧深厚底蕴,将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被称作“天宫飞来的歌舞”。
阿克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经过茫茫沙海,促进了东西方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玄装的西天取经之路,从此经过,最终抵达印度。
阿克苏地处南疆要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757年,大小和卓叛乱,攻入库车城。时任地方官的米尔扎·鄂对,协助清政府平叛有功,被乾隆皇帝册封为库车王,至新中国成立,共世袭十二代,库车王府见证了从清朝、民国到今天,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